close

好文073-人脈來自無私的熱誠

剛好從美玲老師FB看到這篇文章就將他收錄下來囉!!

人脈是養老基金,不趁年輕建立趁何時??
小編3/13-21出國充電,敬請期待異國美食....

 

你的PDA或是個人通訊錄上,是否像本書作者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一樣,擁有五千多名人士的資料?而且這五千多個名字,並不是隨意記下的,只要啟斯打一通電話,他們都會接聽;更重要的是,他們並非全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但是,他們都願意提供協助與關愛。正如本書主角啟斯以自己多年來在人脈上獲得空前成功的經歷告訴我們:「真正的人脈拓展,是要想辦法讓他人成功。」

助人者,人恆助之

據統計,有近五成的上班族,在其轉換職場跑道時,是透過人脈而成功找到下一份工作的,這也印證一句名言:「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啟斯說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很多人等到需要時(如工作)才忙著拓展人脈;但在現實生活中,交友圈最廣的人都知道,必須在需要任何事物以前,便開始拓展人脈。」

換句話說,很多靠人脈求職成功的人,他並不是到了要找工作的時候,才開始逐一打電話向久未問候的朋友們一一補上問候,然後立即詢問可能的工作機會,老實說,換作你是接電話的人,你會因為一通莫名其妙的陌生電話,就迫不及待點頭協助他嗎?

真正的人脈藏在不起眼處

在我與許多職場朋友互動過程中發現,很多成功經理人在談到他的職涯歷程時,除卻一些技術層面的技巧外,通常他們都會談到在他們這一生中所遇到的貴人,這些貴人有可能只是唸書時期一位老師的身影,又或者人生低潮時適時給予鼓勵的友人;更可能是早年時自己不經意的一個小幫忙,到後來卻成為工作生涯上的重要推手。這些人脈並不是那麼容易被發現,當很多人汲汲於向外拓展人脈時,其實,真正的人脈可能就存在你身邊。

至於,要如何發現這些人脈,本書作者提供相當詳盡的人脈煉金術,他的主要原則包括:
一、別斤斤計較,也就是持續施與授的過程,讓人脈網絡更形擴大。
二、保持聯繫,但千萬別寄一堆電子郵件,讓別人覺得缺乏誠意。
三、別自個兒用餐,提高自己的能見度,無論大小場合。

建立自己的品牌

過去,我常在自己的專欄上提醒大家,經營自己的品牌形象,對於工作生涯有很大的助益。

換句話說,並不是只有公眾人物才需要講究形象與包裝,你的工作態度、專業與交友方式都會決定你的個人品牌,懂得經營自己品牌的人,別人會因為你的良好形象而願意主動接近你,這也是另一種累積人脈的方式。

在人脈上貧窮的人,很容易就會被摒除在互助的圈子外;一個在人脈圈中屢有斬獲的人,他一定是一個大方無私的人,才能在工作與生活上,繼續走長遠的路。

如果你還不太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人脈,這本書絕對是最佳的人脈學習寶典;如果你已經清楚人脈要如何經營,相信這本書可以助你更上一層樓。

(許書揚,現為保聖那(PASONA)亞洲區執行長、經緯智庫(MGR)公司總經理。)

第十一章 別自個兒用餐

人脈網路的運作方式,就像是好萊塢想紅的名人一樣,缺乏能見度是比失敗更糟的情況,這表示你必須隨時向外接觸他人,利用早餐、午餐、任何機會,也表示如果某次會面不順利,你本周還有了六次類似的機會等著你。

切忌拓展人脈時,最重要的就是絕對不能消失。

要讓你的社交、研討會、事務的行程滿檔,剛開始投入人際圈展露頭角時,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見度,積極參與不斷拓展的交際圈。

舉個例子,幾年前我有幸和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共乘C130軍機參與西南部的多場政治大會,她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用餐,打電話回東岸,行程中她至少做了四五場演講,參加了幾場雞尾酒會,在會中不斷結識眾人,也造訪了一些人的住家,一天至少接觸過兩千隻手。晚上一切結束後,當大部分的隨從疲累地返回空軍一號時,她便把她的東西抱在胸前,盤著腳,開始開心地和大夥兒閒聊當天的趣事。一個小時左右的談笑後,她便開始規劃隔天的行程。不管你的政治立場是什麼,這樣的毅力和工作態度,真的令人欽佩。她在旅途中所記住的人名之多,令我相當訝異,我光我們一整隊人馬的名字,都很難記得如此清楚。

我常常見到這種有決心毅力的典範,由於我自己的出身背景使然,讓我特別景仰出身卑微的成功人士。我有一位朋友是出身於中西部藍領階級家庭的執行長,他的父親和家父一樣都擔任過四十多年的勞工,他會告訴你,他不是在座中最聰明的,也沒有長春藤名校的學歷,他的成就沒有家庭背景可以依靠,但如今他是業界最受敬重的執行長之一。

他的成功秘訣並不複雜,就只是努力下功夫而已,每天至少和五十個人交談,每週花好幾個小時巡視公司的工廠,與上上下下的員工交談。如果你寄給他或他的助理一封信,保證幾小時內一定會收到回信。他將成就歸功於父親灌輸他的藍領階級工作態度及敏銳度。他有一次向我提到有關他那些白領階級出生的同事,他說雖然他學會這些人所了解的,但這些人永遠也沒機會學會他所了解的事。



想要拓展人脈,必須努力才能成功,但這並不表示你就必須長時間拼命做,兩者是不同的。有些人認為建立人脈需要每天十八個小時,不斷地埋首於會議及電話中。如果我也這麼一股腦地做,疲於奔命,或甚至自己有這樣的感覺時,就表示我做得不對,至少做得不好,或是我入錯行了。拓展朋友與同事的交際圈,是要建立人際關係與友誼,應該是很有趣的,不會感到費時。當你規劃了人脈網路、訂好目標,就會發現一天有好幾個小時可以投入需要完成的事。

一週間我如何與想見的人碰面?有人曾經對我冷潮熱諷地說:「我需要有好幾個分身才足夠參加你參與的每場會議。」

我回他:「你只對了一半,我不複製分身,但我複製場合。」

我的意思說明如下。幾個月前,我飛到紐約去參加一場為期兩天的商務活動,那裡有一些我想會見的人,包括曾經擔任樂高(Lego)總裁,如今想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的老客戶兼朋友;百老匯錄影帶(Broadway Video)的營運長,我想代替一位客戶和他討論新的電視娛樂節目;以及一位許久不見的好友。

我有兩天的時間,想見三個人,只有一段時間可以一次見三位,碰到這種情況該如何是好?

於是我便「複製」晚餐的機會,邀他們一起加入,他們都可以因此多認識其他的人,我也可以和他們都敘敘舊,甚至還可能因此得到一些有關電視節目的創意構想,我那位風趣的好友也很樂於參與這種聚會,為稍嫌沉悶的商務會議帶點輕鬆的樂趣。

我請好友提早半小時先到我待的旅館,兩人一對一好好聊了一下。如果和營運長討論的計畫過於私密,可能會另外在飯後再安排一對一的簡短討論。

重點是,我隨時都在找機會將別人一起拉進我的活動,對他們、對我都有好處,有助於每個人拓展自己的交際圈。有時候我會邀潛在的員工一起去運動,順便在過程中面試。偶爾我會請一些員工和我共乘一部車去機場,順便在車上就開個臨時的會議。我一直想辦法利用這種多工並行的方式,把一天當三天份來用;而過程中,我也將自己人際圈內,不同區塊的人物串聯起來。

聯繫的關係愈多,就愈有機會建立更多的新關係,誠如乙太網路(Ethernet)的發明人羅伯˙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所說的:網路的價值隨使用者人數的平方等比例成長。在網際網路的例子中,每新增一台電腦、一套伺服器、一位使用者,便進一步拓展網路內原本參與者的一切可能性。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人際關係上,人脈網絡愈寬廣,魅力愈大,成長愈快;這也是我說人脈猶如肌肉的原因,愈鍛鍊愈發達。

這樣的場合複製方式,也是讓聚會更有意義的方法,如果我對要碰面的人並不是那麼熟悉,就可以邀請熟悉的人一同與會,避免虛度時間。接受指導的學員(mentee)對於這種場合尤其興奮,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可以和我ㄧ起曝光,有機會見識商場的運作,而我也盡力完成當初會面的理由。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他們最後也對會議有些貢獻,別輕忽年輕人提出創意見解的能力。

當你嘗試這類活動時,請特別注意人與人間的契合度。你注意到誰能和對方處得來嗎?這並不表示與會的每個人都必須有相同的背景或敏銳度。事實上,巧妙結合不同專業與個性的人士,反而可以呈現一場完美的聚會,要相信你的直覺。我常常採用的測試方式就是自問,我能不能樂在其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幾乎就是一切都行得通的好預兆。

你最近有邀同事一起共進午餐嗎?何不今天就找他一塊吃個飯,順便也找公司其他部門或其他業務相關人士一起加入。

來源:網路流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微笑看世界Elly 的頭像
    微笑看世界Elly

    ❤微笑看世界Elly趴趴皂(Elly's Handmade手工皂 x 手作 x 美食 x 旅行)❤

    微笑看世界E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